,像是迎词,像是歌章。

  道士朝龙王作揖,行了一礼,他能感觉到,这位龙王看向自己时的眼神不是看一个施法人那么简单。至于原因,他也大概能猜出来一些,只是时过境迁,现在唤出来的也不过是龙王留在湖底龙宫里的一丝残韵而已,不必多说什么。最重要的是,自己的科仪还没有结束。

  道士收小鼎、法剑,乘筏继续前行。

  青阳照川起身,顾逦也跟着起身,两人对鄱阳龙王行了一礼。而拉车的九蛟几乎要把头埋进湖里去,不敢抬眸看上一眼,只是默默跟紧前方竹筏留下来的水痕。

  法驾继续向前,三迎已过,前方便是三清山为会面盟誓而准备的法坛。

  法坛是黄翡搭成,悬浮于湖面之上,有五阶,每阶九寸高,顶上放着一张青玉案。

  在法坛的两边,有一座座白玉云楼,这些都是应邀观礼之人的坐席,阁皂山、散原山、兵锋山、句曲山、庐山、四明山、罗浮山、金精山、明月山、赣州四大家……基本上,豫章有头有脸的大宗以及和三清山交情深厚的宗门都来了,这次,还特邀了崂山。

  这些观礼人的目光全部落在那个竹筏上的道士身上。

  竹筏抵近法坛,道士抬脚,离开了竹筏,踏上祭坛,但他没有继续登高,而是站在第一阶等候。

  不一会,龙国法驾也到了。

  蛟龙停在了法坛前,龙君走下玉辂,在水面上行走,步行来到了法坛上,与道士并肩。

  道士先行行礼,并道,

  “龙君容禀,我家掌教在山门前迎候,特遣小道先行在此迎接,并借大湖宝地与龙君订盟。”

  这样的安排是仔细考虑过的,龙君上岸是要与三清山签订盟约的,并非是臣服投拜。按古礼,缔结海誓山盟应该是要找碣石山、雁荡山、崂山这类的海边灵山,方显平等。只是海国心诚,记挂着三清山对顾逸父女的两度救命之恩,这才愿意上岸结盟。

  海国诚意十足,三清山自然也要投桃报李,不能真让人登门结盟。于是思来想去,便选了豫章境内的鄱阳湖作为迎宾之地与订盟之地。这里是五湖之一,陆上灵水,地方广大,既能施展开迎宾科仪,也能好广邀宾朋见证,而且也足以表达对海国的尊重,让海国安心。

  这些科仪都是跟海国商量过了,龙君自然知情。事实上,除了三迎之礼没提前告知,龙君对上岸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心里有数的。

  所以龙君回礼,

  “仙山盛礼,辛苦经师。”

  于是,两人携手迈步,拾阶登坛。

  来到坛顶,程心瞻与龙君背向站立,同时朝着两边观礼之人行礼答谢。

  两边云楼上,楼中所有人都起身回礼,这可是三清山万法经师与黄海龙君的礼,谁敢等闲受之。

  随即,两人转过身来,并肩走至案前。

  程心瞻作为东道主,率先拿起案上的法香,点燃后拜天地四方,然后插在香炉中。紧接着,他拿出了一面青色的玉璧,玉璧上有字,他双手捧璧,朗声念道,

  “岁在戊子,春分良日。

  鄱阳为证,群仙共鉴。

  三清山告于黄海龙国: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道门有教,济度群生。吾山承三清之正朔,继葛仙之法脉,六千载以来,弘道演法,除魔安民。今闻黄海有青阳龙君,德配乾坤,威镇沧溟,泽被苍生,功参造化,实乃水府之真主,四海之明王。

  今蒙龙君垂顾,愿结盟好,共扶正道,此乃天意所钟,苍生之福也。

  现尊黄海青阳龙君为「广济普化龙王」,挂像于山。今后,黄海清山永为兄弟之邦,同气连枝,互通有无,患难与共,齐证大道。

  此誓如海!

  伏愿:

  黄海龙国,浪平水长,国祚永享。

  三清山,纪和合,谨书。

  戊子年,二月十七。”

  道士念罢。

  黄海龙君心中一动,没想到三清山给自己的尊号是「广济普化」,这还真是看得起自己啊。

  龙君面上毫无波澜,庄严肃穆,在敬香后也拿出了一面黄色的玉璧,玉璧上同样篆刻文字,龙君捧璧,高声念道,

  “戊子新年,春分良辰。

  灵湖为证,诸真共见。

  黄海龙国告于三清山:

  玄水有灵,润泽八荒;龙族承运,护佑四方。吾国秉禹王之遗德,继青龙之正脉,两千年来,统御沧溟,调和风雨,福被黎元。今闻三清山有和合真人,道参混元,法贯乾坤,德配日月,功满神州,实乃道家之宗师,陆地之仙真。

  今蒙掌教垂青,愿缔盟约,共扶正道,此乃乾坤交感,万物之幸也。

  现尊三清山掌教和合真人为「太虚致一真人」,尊三清山万法经师心瞻羽师为「通真广弘先生」,立祠于海。今后,清山黄海永为昆仲之邦,同舟共济,道法相参,休戚与共,齐登妙境。

  此誓如山!

  伏愿:

  三清仙山,仙运昌隆,道统长存。

  黄海龙国,青阳照川,谨书。

  戊子年,二月十七。”

  龙君念罢。

  一旁的道士一直专心听着,当听到黄海尊掌教为「太虚致一」时,他暗自点头,和合而致一,这是万法归一的体现,心想黄海是花了心思的,然而下一刻,他便听见了自己的名字。

  道士太过惊诧,以至于在这样的场合他都没忍住,不禁偏头去看龙君,给自己上先生封号?这在之前从来没有提过啊!

  黄海龙君嘴角挂着笑,并不理会道士,饶过香案,来到法坛边沿,手捧玉璧,伸出坛外。

  程心瞻见状也连忙跟上,捧璧外伸。

  两人同时放手,坠璧于湖。

  “扑通——”

  一声水响,两岸云楼掌声雷动,龙国法驾奏响仙音。

  鄱阳湖龙王见证了两面玉璧沉于湖底,微笑着缓缓消失。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或者取消屏蔽JavaScript的正常运行,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一时间更新《蜀山镇世地仙》最新章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如有疑问,请联系作者删除

Copyright © 2021 海润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图导航 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