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善后,勋贵系恨不得现在立即出手,把皇帝给架空。
大虞没有太上皇,不等于就没法拥有太上皇。
提前拥立太子继位,也比放任永宁帝在上面瞎折腾强。
“镇东侯说的简单,那可是数十万大军!”
“一旦我们撤退,其他部队的军心士气必然遭受重创。
想要全身而退,几乎是不可能的。
大军在撤退途中,免不了损兵折将。
若是死伤太重,如何给朝野上下交代?”
得到皇帝的示意,徐忠恩硬着头皮开口道。
上一次昌平之战,就引发了文武大乱斗。
这次大战虞军的损失更加惨重,尤其是勋贵集团的力量,遭到了严重削弱。
倘若后续战斗中,再损兵折将,就超过了承受极限。
吃了这么大的亏,回到了京中,肯定要进行追责。
以往有人背锅,这一次情况特殊,永宁帝想甩锅都难。
稍微有点政治头脑的都知道,政治斗争中矛头一旦对准皇帝,那就要出大事。
换成别的皇帝,或许还能施展政治手段,平息这场纷争。
永宁帝的情况特殊,他虽然不是一名暴君,但是同百官的关系,相处的着实太过恶劣。
人缘这么糟糕的皇帝,人类历史上都不多见。
“徐公公,这可是诛心之言。
话都说到这份上,老夫也无话可说。
既然你们想留下,那就留下好了。
反正除了撤退之外,老夫找不到其他解决困境的办法!”
镇东侯当即回应道。
放弃其他部队的锅,他可不敢背。
虽然现在撤退是为了大局着想,但死掉儿子、兄弟、父亲的那帮人,肯定不会这么想。
光勋贵系内部,他都摆不平。
大家都是亲戚,阵亡将领家属到家中闹,那就永无宁日了。
要么皇帝承担责任,直接下令撤军,要么就这么僵持着。
后续局势进一步恶化,威胁到了江山社稷,损失最大的也是皇帝。
皇帝若是能够不在乎江山社稷,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又何必在乎呢!
随着他的话音落地,当场玩起了神游天外。
一众勋贵系将领,也跟着有样学样,纷纷做起了壁上观。
武将们不开口,知道问题严重性的文官们,也选择沉默是金。
按照谁提案,谁负责的原则。
给出错误建议,后续实施导致损兵折将,那是要被追责的。
偏偏眼下这种局面,无论采取哪种措施,都存在非常高的风险。
大家都不开口,光几名宦官跟着附和,永宁帝也感受到了压力。
如果有应对办法,他也不会向群臣问策。
否决了武将给出的方案,结果连替补的方案都没有,搞得他无法下台。
……
“好了,今天的议事,先就到这里。
下来之后,大家要安抚好军心。
待朕问过镇远侯的意见后,再决定是否撤退。”
半晌功夫后,永宁帝缓缓说道。
镇远侯正处于昏迷中,就算能够醒来,也无法替他善后。
问策,就是在拖延时间。
拖字决,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却是保住颜面的最佳选择。
“遵旨!”
没有丝毫犹豫,群臣异口同声的回答道。
这种尴尬的场合,不留也罢。
多说多错,不说不错。
万一被皇帝点名要方案,搞不好就会给自己的仕途埋雷。
在推诿责任上,大虞官员都是专业选手。
勇于任事的官员,基本上都倒在了仕途起点。
想要身居高位,不光要自身能力强,还要学会“不粘锅”。
……
高层尚未做出决策,军中已然流言四起。
伤员们的哀嚎声,让军心士气跌到了谷底。
见识到了北虏骑兵的厉害,什么建功立业,都成为了梦幻。
无论是军中将领,还是下面的士卒,现在都不想打了。
所有人都等待着撤退命令,恨不得立即回到京师。
病床前。
“大哥,营中流言四起,诸将虽然出面安抚人心,但收效甚微。
按照这样的局面下去,怕是会出大事。”
李来神色凝重的吐槽道。
他们三兄弟是南边混过的
大虞没有太上皇,不等于就没法拥有太上皇。
提前拥立太子继位,也比放任永宁帝在上面瞎折腾强。
“镇东侯说的简单,那可是数十万大军!”
“一旦我们撤退,其他部队的军心士气必然遭受重创。
想要全身而退,几乎是不可能的。
大军在撤退途中,免不了损兵折将。
若是死伤太重,如何给朝野上下交代?”
得到皇帝的示意,徐忠恩硬着头皮开口道。
上一次昌平之战,就引发了文武大乱斗。
这次大战虞军的损失更加惨重,尤其是勋贵集团的力量,遭到了严重削弱。
倘若后续战斗中,再损兵折将,就超过了承受极限。
吃了这么大的亏,回到了京中,肯定要进行追责。
以往有人背锅,这一次情况特殊,永宁帝想甩锅都难。
稍微有点政治头脑的都知道,政治斗争中矛头一旦对准皇帝,那就要出大事。
换成别的皇帝,或许还能施展政治手段,平息这场纷争。
永宁帝的情况特殊,他虽然不是一名暴君,但是同百官的关系,相处的着实太过恶劣。
人缘这么糟糕的皇帝,人类历史上都不多见。
“徐公公,这可是诛心之言。
话都说到这份上,老夫也无话可说。
既然你们想留下,那就留下好了。
反正除了撤退之外,老夫找不到其他解决困境的办法!”
镇东侯当即回应道。
放弃其他部队的锅,他可不敢背。
虽然现在撤退是为了大局着想,但死掉儿子、兄弟、父亲的那帮人,肯定不会这么想。
光勋贵系内部,他都摆不平。
大家都是亲戚,阵亡将领家属到家中闹,那就永无宁日了。
要么皇帝承担责任,直接下令撤军,要么就这么僵持着。
后续局势进一步恶化,威胁到了江山社稷,损失最大的也是皇帝。
皇帝若是能够不在乎江山社稷,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又何必在乎呢!
随着他的话音落地,当场玩起了神游天外。
一众勋贵系将领,也跟着有样学样,纷纷做起了壁上观。
武将们不开口,知道问题严重性的文官们,也选择沉默是金。
按照谁提案,谁负责的原则。
给出错误建议,后续实施导致损兵折将,那是要被追责的。
偏偏眼下这种局面,无论采取哪种措施,都存在非常高的风险。
大家都不开口,光几名宦官跟着附和,永宁帝也感受到了压力。
如果有应对办法,他也不会向群臣问策。
否决了武将给出的方案,结果连替补的方案都没有,搞得他无法下台。
……
“好了,今天的议事,先就到这里。
下来之后,大家要安抚好军心。
待朕问过镇远侯的意见后,再决定是否撤退。”
半晌功夫后,永宁帝缓缓说道。
镇远侯正处于昏迷中,就算能够醒来,也无法替他善后。
问策,就是在拖延时间。
拖字决,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却是保住颜面的最佳选择。
“遵旨!”
没有丝毫犹豫,群臣异口同声的回答道。
这种尴尬的场合,不留也罢。
多说多错,不说不错。
万一被皇帝点名要方案,搞不好就会给自己的仕途埋雷。
在推诿责任上,大虞官员都是专业选手。
勇于任事的官员,基本上都倒在了仕途起点。
想要身居高位,不光要自身能力强,还要学会“不粘锅”。
……
高层尚未做出决策,军中已然流言四起。
伤员们的哀嚎声,让军心士气跌到了谷底。
见识到了北虏骑兵的厉害,什么建功立业,都成为了梦幻。
无论是军中将领,还是下面的士卒,现在都不想打了。
所有人都等待着撤退命令,恨不得立即回到京师。
病床前。
“大哥,营中流言四起,诸将虽然出面安抚人心,但收效甚微。
按照这样的局面下去,怕是会出大事。”
李来神色凝重的吐槽道。
他们三兄弟是南边混过的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或者取消屏蔽JavaScript的正常运行,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一时间更新《复山河》最新章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