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朕会下旨,让东厂和锦衣卫一起参与行动。”
永宁帝略显迟疑的说道。
这种分赃活动,他还是第一次参与,着实有些不适应。
在以往接受的教育中,清算晋商带来的收益,应该全部收归国有。
勋贵系明显是不准备这么干。
虽然没把钱揣进自己腰包,但也不准备进户部的账,或者说只有少部分罚没入账。
更多的收益,都会砸到了军费开销上。
锦衣卫和东厂参与,更多的是出于政治需要。
当然,事后肯定会给他这个皇帝留一份,具体有多少暂且未知。
哪怕内心深处,非常鄙视这种分赃法。
面对不断缩水的内库,永宁帝选择了答应。
就算是拒绝提议,针对晋商的行动,还是会展开。
甭管他们是主谋,还是稀里糊涂的卷入,刺杀当朝阁老都必须付出血的代价。
……
京师,范府。
“京师戒严放开,赶紧收拾东西,我们立即离开。”
红袍老者急忙下令道。
为了追查凶手,京中各个衙门都在抓人。
稍微有点牵连的,都进入了狱中。
没有查到范家,除了根基扎实外,还有就是他足够谨慎。
觉察到不对劲,拒绝了北虏的要求。
不过按照目前的局势发展,一路追查下去,早晚会把他们牵连进去。
涉及到阁老遇刺案,商人是没有话语权的。
哪怕他花费重金,给自己捐了光禄大夫的头衔,可以穿上红袍官服,政治地位依旧没有本质改变。
平常时期吓唬一下下面的牛蛇鬼神还行,一旦朝廷要查办他,这个身份没有任何作用。
刑不上大夫的政治优待,同他们这些捐官没有任何关系。
“老爷,大少爷走了保龄侯的路子,不是说没事了么?”
管家一脸疑惑的问道。
晋商的关系网,可不仅仅局限在文官身上。
宗室、外戚、勋贵、宦官,都是他们的打点对象,建立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络。
单独到某个晋商家族,人脉关系就大幅度缩水,通常是攀附朝中一两家权贵,结交了一帮中下层官员。
“小心无大错!
被捕的一众官员,大都和我们晋商有联系,谁能保证成国公和镇远侯不会多想。
他们这种大人物,只要动一下念头,我们这些人就得人头落地。
告诉下面的人,这次情况特殊。
撤出京师的同时,把我们的所有收尾,全部收拾干净。
派人通知在朝为官的族中子弟,让他们自己小心。
涉及到刺杀案,甭管是牵扯到谁,都不许他们出手。
一切以保全自身为上!”
老者神色凝重的说道。
他们这些人可以离开,在京中任职的族人却走不了。
不光走不了,甚至连想离开的意思,都不能流露出来。
在这种敏感时刻,稍微有所异动,都有可能招来灭顶之灾。
都不用人家栽赃陷害,哪怕没有刺杀案,范家的生意也经不起查。
文官集团被吓的瑟瑟发抖,根本不敢给他们出头,外戚同样靠不住。
一旦朝廷对他们展开清算,以往合作的那些权贵,就是他们的催命符。
为了自家的声誉,权贵们也会杀人灭口。
总不能奢望人家为了几两碎银,就冒着抄家灭门的风险,跑去和暴怒中的勋贵系对着干。
“遵命!”
……
类似的一幕,不断在京中上演。
稍微有点危机意识的晋商,纷纷选择了跑路。
至于京中的生意,先逃过这一劫再说。
内心深处,他们问候了北虏祖宗十八代。
实在是太坑人了!
策划这么大的行动,居然连盟友都不招呼一声。
天下商帮那么多,坑谁不行啊,怎么尽逮着自己人祸祸!
若是知道北虏想刺杀当朝阁老,他们就算不第一时间告发,也要第一时间做出切割。
相较于从京中撤离,消息传递的速度更快。
张家口,孔家大院。
“京中传来消息,鞑靼人借助我们的商队把刺客送入城中,对首辅和次辅实施了刺杀。
勋贵系群情涌动,正在全力追查凶手。
这么大的动静
“朕会下旨,让东厂和锦衣卫一起参与行动。”
永宁帝略显迟疑的说道。
这种分赃活动,他还是第一次参与,着实有些不适应。
在以往接受的教育中,清算晋商带来的收益,应该全部收归国有。
勋贵系明显是不准备这么干。
虽然没把钱揣进自己腰包,但也不准备进户部的账,或者说只有少部分罚没入账。
更多的收益,都会砸到了军费开销上。
锦衣卫和东厂参与,更多的是出于政治需要。
当然,事后肯定会给他这个皇帝留一份,具体有多少暂且未知。
哪怕内心深处,非常鄙视这种分赃法。
面对不断缩水的内库,永宁帝选择了答应。
就算是拒绝提议,针对晋商的行动,还是会展开。
甭管他们是主谋,还是稀里糊涂的卷入,刺杀当朝阁老都必须付出血的代价。
……
京师,范府。
“京师戒严放开,赶紧收拾东西,我们立即离开。”
红袍老者急忙下令道。
为了追查凶手,京中各个衙门都在抓人。
稍微有点牵连的,都进入了狱中。
没有查到范家,除了根基扎实外,还有就是他足够谨慎。
觉察到不对劲,拒绝了北虏的要求。
不过按照目前的局势发展,一路追查下去,早晚会把他们牵连进去。
涉及到阁老遇刺案,商人是没有话语权的。
哪怕他花费重金,给自己捐了光禄大夫的头衔,可以穿上红袍官服,政治地位依旧没有本质改变。
平常时期吓唬一下下面的牛蛇鬼神还行,一旦朝廷要查办他,这个身份没有任何作用。
刑不上大夫的政治优待,同他们这些捐官没有任何关系。
“老爷,大少爷走了保龄侯的路子,不是说没事了么?”
管家一脸疑惑的问道。
晋商的关系网,可不仅仅局限在文官身上。
宗室、外戚、勋贵、宦官,都是他们的打点对象,建立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络。
单独到某个晋商家族,人脉关系就大幅度缩水,通常是攀附朝中一两家权贵,结交了一帮中下层官员。
“小心无大错!
被捕的一众官员,大都和我们晋商有联系,谁能保证成国公和镇远侯不会多想。
他们这种大人物,只要动一下念头,我们这些人就得人头落地。
告诉下面的人,这次情况特殊。
撤出京师的同时,把我们的所有收尾,全部收拾干净。
派人通知在朝为官的族中子弟,让他们自己小心。
涉及到刺杀案,甭管是牵扯到谁,都不许他们出手。
一切以保全自身为上!”
老者神色凝重的说道。
他们这些人可以离开,在京中任职的族人却走不了。
不光走不了,甚至连想离开的意思,都不能流露出来。
在这种敏感时刻,稍微有所异动,都有可能招来灭顶之灾。
都不用人家栽赃陷害,哪怕没有刺杀案,范家的生意也经不起查。
文官集团被吓的瑟瑟发抖,根本不敢给他们出头,外戚同样靠不住。
一旦朝廷对他们展开清算,以往合作的那些权贵,就是他们的催命符。
为了自家的声誉,权贵们也会杀人灭口。
总不能奢望人家为了几两碎银,就冒着抄家灭门的风险,跑去和暴怒中的勋贵系对着干。
“遵命!”
……
类似的一幕,不断在京中上演。
稍微有点危机意识的晋商,纷纷选择了跑路。
至于京中的生意,先逃过这一劫再说。
内心深处,他们问候了北虏祖宗十八代。
实在是太坑人了!
策划这么大的行动,居然连盟友都不招呼一声。
天下商帮那么多,坑谁不行啊,怎么尽逮着自己人祸祸!
若是知道北虏想刺杀当朝阁老,他们就算不第一时间告发,也要第一时间做出切割。
相较于从京中撤离,消息传递的速度更快。
张家口,孔家大院。
“京中传来消息,鞑靼人借助我们的商队把刺客送入城中,对首辅和次辅实施了刺杀。
勋贵系群情涌动,正在全力追查凶手。
这么大的动静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或者取消屏蔽JavaScript的正常运行,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一时间更新《复山河》最新章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